【家風人物】:海珠區稅務局 盧丹
來源:0
[ 2019年02月16日 ]
【家風人物】:海珠區稅務局 盧丹
“嚴”媽媽教會他責任、奉獻與擔當
“我的媽媽在普通人眼里,是溫柔善良的大美女,在爸爸眼里,是家里的財政大臣,她有很多漂亮的衣服,可是她最喜歡的還是工作服。”短視頻《我的媽媽》用孩子稚嫩的語言、童真的視角,將媽媽工作和生活中的嚴與愛娓娓道來,贏得近萬點贊。近日,記者走近獲獎視頻《我的媽媽》的主人公盧丹以及她所在的海珠區稅務局,了解背后的好家風故事。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吳多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1)短視頻:短短兩分鐘傳遞“廉潔”“奉獻”“責任”
記者在海珠區稅務局見到視頻的主角盧丹,她比鏡頭里要清瘦。盧丹是海珠區稅務局貨物和勞務稅科副科長,也是兩個男孩的媽媽,視頻中的小男孩是她5歲的小兒子,講述的卻是她與8歲大兒子之間的故事。“《我的媽媽》講的也不僅是我的故事,還是我們的故事。”盧丹告訴記者,“媽媽”是一個集體概念,除了她這個二孩媽媽,還有忍住嚴重妊娠反應堅守在辦稅廳第一線的準媽媽,提前結束產假、天天“背奶”上下班的媽媽,因投身稅務體系改革放棄陪伴孩子高考的媽媽,家里孩子發燒生病卻留下來加班的媽媽……是海珠區稅務局所有勇于擔當、崇廉拒腐、吃苦在前、甘于奉獻的的媽媽員工的縮影。
短片中,小男孩有一個困惑:“為何媽媽收到一個全是漂亮裙子的包裹卻不開心,還在電話里說‘我是一名國家公務員,請你把東西拿回去’?”這源自盧丹的親身經歷。“寄包裹是這幾年出現的新型賄賂手段,作為稅務人,在工作中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盧丹解釋,盡管他還不能完全理解,但“廉潔”這個詞已扎根在他的心里。
小男孩還有一個又愛又“恨”的周末:愛是因為媽媽會帶他吃好吃的,“恨”則是因為媽媽要求他早早完成作業、分擔家務。這也是盧丹家庭生活的真實寫照。加班是稅務人的常態,每逢要加班的周末,盧丹總是要求孩子在家寫完作業,然后帶著他回單位,“一來培養他計劃做在前面的習慣,不要拖拖拉拉,二來怕他跟著我加班,分了心寫不完作業。”不僅如此,小男孩還要幫助工作繁忙的爸爸媽媽照顧弟弟、做家務。讓盧丹欣慰的是,大兒子雖有時念叨“弟弟不在幾天就好了”,但還是十分懂事,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幫弟弟洗澡和擦屁股。在她的言傳身教和嚴格要求下,孩子學會奉獻、懂得責任。“一個人的責任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短片最后,媽媽把這樣的體悟傳遞給了兒子。
短短兩分鐘,《我的媽媽》以孩子的視角,用略帶稚氣的口吻描述媽媽如何教會孩子“廉潔”“奉獻”“責任”等美德,收獲了近萬點贊。海珠區稅務局工作人員陳海云介紹,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拍攝角度,是因為“想通過這樣一個普通而溫馨的家風故事傳達出平凡人不平凡的精神和力量”,這也正是它感動萬千觀眾的關鍵所在。
(1)主人公:好家風是“愛學習愛生活愛分享”
“愛學習、愛生活、愛分享”是盧丹對自己家風的總結。她所在的科室主要負責稅收政策的解釋工作,為了讓基層辦稅員更好地理解政策開展工作,要不斷地進行業務學習。每次孩子在做作業時,看著一旁鉆研稅收政策的媽媽,就會問“為什么你們大人也有考試,有作業?”這時,盧丹就會告訴他終身學習、主動學習的必要。
在盧丹眼中,投入工作與享受生活并不相悖。雖然陪伴孩子的時間比別人少,但在她眼中,陪伴并不取決于數量,而是在于質量。她家有兩項不成文的規矩,一是每晚睡覺前,她都要和兩個孩子關了燈躺在床上聊天,講講一天里各自的遭遇,二是每周都有一個“家庭主題活動日”。“每一天,孩子們會告訴我學校里的趣事和心事,我也會分享工作中的種種,從未間斷。孩子在這種交流中可以感受到媽媽能與他們共情,會更有安全感。而每一周,我們總會找一天來組織家庭活動,一起讀讀書、看電影,或者畫畫、出游。”
“分享可以讓一份快樂變成雙份快樂”。盧丹總是以淺顯的語言教育孩子,分享是二孩家庭中孩子的必修課,如今樂見兄弟兩和諧相處,她也省卻了很多煩擾。“最近,大兒子所在的小學開辟了圖書角,他還‘豪捐’了20多本書呢。”盧丹笑笑說。
像盧丹這樣的家庭,在海珠區稅務局還有很多。曾經榮獲過“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的呂雪芬一家的家風是助人。呂雪芬帶著女兒去過揭西看望殘疾棄嬰,去過一德路給流浪者派盒飯,去過老人院看望孤寡老人,十多年間,女兒從一個小小志愿者長成了一位大學生志愿者。為了讓呂雪芬安心做公益,丈夫擔負了絕大部分的家庭責任。這份助人的好家風也傳遞了到了單位,“在她的帶動下,單位每年都會開展‘衣舊情深’捐資捐物活動,大家都很踴躍參與,同事家有不需要的完好的物資,都會拿到呂雪芬辦公室的架子上,再通過她送到山區去。”海珠區稅務局工作人員陳蘊介紹。
(2)海珠區稅務局:以良好家風凈化黨風引領稅風
近年來,海珠區稅務局也積極組織開展“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活動,將“好家訓好家規”征集活動與稅收中心工作、稅務文化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結合起來,在全局范圍內興起講道德、重家風、守家規的新風尚。
線上線下相結合是海珠區稅務局推進家風建設的主要方式。線上,充分利用“領跑者”掌上文化平臺,推薦《曾子家訓》《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經典,通過“微悅讀”欄目定期推送名人家訓、家風軼事等。線下則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分享、展示、學習活動。單位各部門都積極開展了主題分享會,分享職工的家規家訓及家族故事。同時,在單位推送經典家規家訓19條,并組織員工中通過撰寫文章、藝術創作對這19條家規家訓進行詮釋,讓這些引人向上、情感真摯的家規家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最近,海珠區稅務局還開展了廉政文化征集展示活動,收集由職工及家屬創作的廉政作品打造“廉潔墻”。讓陳海云印象最深的是“廉潔墻”上的一篇古文《倡廉者說》,其中寫道,“公生明廉生威,懲腐倡廉治國理政之途也。一則懲腐,天下無不欲貪之人,貪何所懼,依法治國者也,大凡貪腐者,依法懲之……二則倡廉,擇志潔行廉者樹之……上宣之,下習之,則廉政立也。”這讓她感受到同事的文采斐然,也體會到單位好家風系列活動開展的深入人心。“廉潔是稅務人的生命線,它不僅是一個人的事,也是一個家庭的事。通過培育、踐行良好家風,才能進一步凈化黨風、引領稅風。”陳海云說。